热搜词: 2025 2026

黄仁勋飞韩国吃炸鸡聊AI超算, 网友破防: 国内大佬扎堆做放贷

韩式炸鸡、生啤、烧酒混着喝,三位科技巨头挤在街边小店,这画面不像商业密会,倒像老友聚餐。

可主角是黄仁勋、李在镕、郑义宣,地点是韩国首尔,账单最后由三星和现代埋了单。黄仁勋临走前一句“全场免单”,看似豪气,实则意味深长:他请的是气氛,别人付的是战略。

这场饭局,表面是炸鸡啤酒,背后是AI时代的权力重构。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,全球第一;黄仁勋送出手写信和迷你AI超算,谈的是高带宽内存、自动驾驶、机器人未来。

而网友看完,第一反应不是惊叹技术,而是“酸了”:“人家在聊星际和AI,我们还在抢1块钱的奶茶券。”

这不是嫉妒,是清醒的痛感。当全球顶尖企业围着一张小桌讨论如何用AI重塑世界时,我们的部分行业还在为“日单量破1.5亿”欢呼。

一个在造火箭,一个在送外卖;一个在定义未来,一个在争夺流量,这哪是差距?这是代际断层。

黄仁勋的“免单”,之所以让人破防,是因为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:真正的顶级玩家,从不靠价格战拼生存,而是用技术换话语权,用生态换盟友。

英伟达被挡在中国市场之外,份额归零,按理说该崩盘。可结果呢?市值三个月暴涨万亿,个人财富冲进全球前十。

为什么?因为它手里握着CUDA生态,400万开发者、1.5万个应用,对手十年都追不上。

反观一些企业,天天喊“被卡脖子”,可真要自研,又嫌投入大、周期长,转头继续搞“模式创新”:补贴战、红包雨、直播带货。

从百团大战到外卖三国,打法没变,只是战场从团购变成了生鲜。烧钱换增长,流量定生死,最终拼的不是技术,而是谁更能亏。

更讽刺的是,当黄仁勋飞SpaceX工厂给马斯克送AI超算,重现“科技英雄互赠武器”的经典场面时,我们某些企业家的热搜,还停留在“内部裁员”“高管降薪”。

不是说,不能有困难,而是对比之下,格局立现。一个在构建未来联盟,一个在应付眼前危机。

当然,有人会说:国情不同,不能比。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,我们总用“国情”当借口,回避本质差距。

芯片难做,就去做社区团购;研发烧钱,就去卷短视频。结果呢?所有聪明人都往“短平快”的赛道挤,真正啃硬骨头的人越来越少。

黄仁勋的炸鸡局,吃的不是美食,是信任与合作。他知道,光有技术不够,还得让三星愿供HBM,让现代敢用AI驾驶。

所以他亲自上门,送礼、喝酒、拉关系,这不是公关作秀,而是全球化时代的生存法则:技术是矛,人脉是盾,缺一不可。

而我们缺的,不仅是技术,更是这种“走出去”的底气与视野。很多企业还在等政策扶持、盼补贴落地,而黄仁勋们早已把全世界当作棋盘。

网友的“酸”,其实是期待。我们不是非要人人都成黄仁勋,而是希望有更多企业能跳出“内卷牢笼”,少一点套路,多一点硬核;少一点补贴,多一点创新。

什么时候,我们的企业家也能因为“送了一台国产AI超算”上热搜?什么时候,我们的饭局话题,不再是“谁家红包多”,而是“下一代量子芯片怎么搞”?

别再羡慕那顿炸鸡了。与其酸别人吃得好,不如想想:我们什么时候,也能请得起自己的“未来饭局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