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首个! 具身智能领域“上海虚实融合具身智能训练场”国家级标准化试点落沪
近日,全国首个面向具身智能领域的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——“上海虚实融合具身智能训练场标准化试点”正式获批立项。
该试点项目经国务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,由人形机器人(上海)有限公司(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,以下简称“国地中心”)牵头承担,项目采用“1+N”协同推进模式,以上海国地中心主训练场为核心、联合河南、江苏、北京石景山、深圳、重庆、河北、陕西、吉林等全国各分训练场,共同开展标准化建设。计划围绕具身智能训练场制定80项以上紧缺亟需标准,并推动标准在全国各分训练场开展验证实施与迭代优化。
此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的落地,既标志着上海在人工智能重要前沿方向——具身智能领域获得关键突破,引领全国产业发展方向,也意味着国家层面正以标准化训练场为抓手,开启了用标准统一全国主-分训练场,联合各省市协同推进具身智能领域数据归集、标准统一、生态共建、场景落地的新征程。
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公示
标准体系引领,树立“统一标尺”
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的成功立项,是我国具身智能“标准化与产业化”协同发展的里程碑。试点将以国地中心主训练场作为标准制定的“中枢”,联合全国各分训练场开展标准实施落地与验证更新。
在经信委支持下,国地中心依托“技术创新、标准引领、场景验证、产业协同”的“四轮驱动”标准化工作模式,以“麒麟”主训练场为基座、“白虎”数据集为核心,推动全国“1+N”训练场网络落地,构建覆盖全国、贯通千行百业、服务全球产业的标准化能力体系,为国家抢占具身智能全球创新高地、筑牢人机共生数字底座提供核心支撑。
标准体系引领:构建“基础+特色”双层标准体系,基础层夯实企业标准,保障全生命周期标准化管理;特色层围绕“实体物理场+虚拟训练场+本体及部组件+场景应用”四大领域,推动至少80项标准立项研制,指导训练场建设、采集等全环节标准化。此举为行业立“统一标尺”,解决数据格式与质量问题,奠定全国训练场互联互通基础,破解具身智能数据孤岛难题。
统一标准规范:将国地中心主训练场实践经验转化为标准,全国各分训练场对标准实施落地与验证更新,为行业建设和运营具身智能训练场树立“统一标尺”,为全国训练场的互联互通与能力认证奠定基石,从根本上破解具身智能领域数据孤岛难题,筑牢具身智能产业从技术创新到商业落地的生态底座,影响力覆盖全国,进而走向世界。
国家层面:
-牵头《人形机器人数据集第2部分:上肢操作》(计划号:20253221-T-604)等首批人形机器人数据集系列国家标准,并积极推动该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。
-联合华为云牵头制定《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数据生成平台技术要求》(计划号:20252045-Z-469),后续将继续深入合作,向行业开放千万级高质量合成数据集,并共同推进机器人到云联接协议RobottoCloud(R2C)标准的试点与落地。
-联合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(总部),协同制定一体化关节、数据、整机性能等标准规范,以“异构训练场-标准模块-检测-认证”全流程闭环深化布局,国地中心“白虎”数据集率先通过CR-3-06:2025认证,获首批人形机器人数据集CR证书。
-深度参与首批《人形机器人技术要求》系列、《人形机器人仿真测试平台技术要求》等国家标准。
-“白虎数据集——人形机器人具身操作数据集”入选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面向全国公布,后续持续推进具身智能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国家标准。
-计划牵头人形机器人能源管理系统、安全规范、通信协议等国家标准。
行业层面:
-国地中心牵头,携手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、山东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、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、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、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制定的《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训练数据管理要求》(计划号:2025-0484T-YD)、《人形机器人整机与系统训练场环境构建技术规范》(计划号:2025-0483T-YD)已进入征求意见。
-联合牵头《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具身智能数据质量要求及评价方法》(计划号:2024-1329T-YD),并在国地中心主训练场实施了标准验证,获得了我国首个具身智能数据集权威认证。
-深度参与《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具身智能基准测试方法》(计划号:2024-1328T-YD),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(AIIA)具身智能工作组副组长单位与AIIA合作共建“可信AI-具身智能基准测试(EAIBench)任务库”。
-计划牵头制定人形机器人整机技术、灵巧手接口、通用末端采集系统、云边端协同机器脑、仿真平台环境构建、数据基准测试、采训推系统架构及装配制造、特种作业场景应用等行业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