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搜词: 2025 2026

特斯拉又创新了, 把开门装置放在B柱, 但外面很难看到门把手在哪

特斯拉又一次挑战的传统模式,这一次,他把开门装置放在了b柱里面,彻底告别了外露的门把手,就像是下图这个样子。

这一设计并非首次挑战传统,从隐藏式门把手的兴起到自动驾驶交互模式的变革,特斯拉一直试图重新定义人车关系。但这次,它迈得比以往更远。

只是是这样做真的好吗?以前我们做隐藏式门把手的时候,不知道给大家伙带来了多少伤害,甚至还出现了车门打不开而导致消费者在车里面被活活烧死的惨剧,可现在,他们又开始为了创新而创新。

回顾汽车发展史,门把手的设计从来不是随意而为。它的形态,位置,开启方式,背后是对安全,实用性与人性化设计的深刻考量。传统外露式门把手经历了数十年的演化,其结构之稳定、操作之直观,已在无数场景中得到验证。

而隐藏式门把手自诞生以来就争议不断。在极端情境下,它们可能失灵。当车辆断电、发生碰撞或落水时,传统的机械结构往往比电子传感器更可靠。美国消防协会曾多次指出,隐藏式门把手给救援人员增加了操作难度,甚至延误破窗救人的黄金时间。

这并不是说创新本身有错。但有些设计之所以成为经典,正是因为它已在漫长岁月中通过重重考验。汽车的门把手,首先应当是安全把手——在任何情况下,能让人迅速、确定地打开车门的装置。

消费者真正需要的,不是炫目却可能存在隐患的设计,而是可靠、直观、能经得起时间与危机考验的产品。车门把手的核心功能从未改变:它必须是直接、有效、无条件可操作的。

希望车企意识到,安全永远比风格更重要。在追求美学与科技感的同时,不能忽略最基本的人本原则。每一次设计迭代,都应以保障驾乘者安全为前提。

但愿行业能冷静看待这股跟风潮。不盲目复制,不为了不同而不同。毕竟,真正的进步,从来不需要以牺牲安全作为代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