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享充电宝的困境, 是它的赚钱模式注定的
共享充电宝行业,似乎遇到了不小问题。
时间拉回2017年前后,在共享经济风口的加持下,数十家共享充电宝企业涌入市场,资本也蜂拥而入。到了2021年,怪兽充电成功上市,行业达到高光时刻。
但近几年,一些中小品牌悄然倒下。上网随便一搜,对共享充电宝“越来越贵”的吐槽随处可见。从最早的一小时一两块钱,涨到现在的4块、6块,甚至在有的景区高达8块。
除了贵,还慢。很多人都感觉借了充电宝,充半天也充不满,社交媒体上,到处都是对“充电宝刺客”的吐槽。从财报数据上看,头部玩家的日子也不太好过。即便是上市的怪兽充电,也已连续多个季度亏损,并曾因为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而收到退市警告。
共享充电宝这个曾经的风口生意,在商业模式上出了什么问题?四点看法,与你分享。
1、共享充电宝的本质,是一种“补丁式生意”。
什么叫“补丁式生意”?
它存在的基础,不是创造新需求,而是为一个已有需求的漏洞“打补丁”。
很多人以为,共享充电宝解决的是“充电”需求。其实不是,现在手机快充功率这么高,而且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充电宝。它真正解决的,是“出门忘带充电宝”这个特定场景下的应急需求。这就叫“补丁”。
但随着技术发展,这个“补丁”正变得鸡肋:
第一,手机电池技术获得了不小发展。得益于“硅碳负极”等电池技术的突破,手机电池的能量密度瓶颈被打破了。在手机尺寸基本不变的前提下,电池变得更耐用了。
几年前,主流手机的电池容量还在4000mAh左右徘徊,正常用一天都得小心翼翼,总得找地方充电。但现在,5000mAh以上的电池已成主流,部分机型甚至达到了6000mAh。
第二,“快充”技术改变了充电习惯。当你习惯了15分钟就能给手机回血一半的快充后,共享充电宝动辄一两个小时的“慢充”就成了一种煎熬。
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故事,也曾发生在独立GPS导航仪身上。它修补的是过去“汽车自带导航不好用”的漏洞。当车载导航变得精准、实时后,这个“补丁”也就只能退守成户外爱好者的小众装备了。
这就是“补丁式生意”的宿命:当缺陷存在时,它能快速满足需求,但它没有能力成为行业的主流和长期解决方案。
2、这种补丁模式,无法把“充电”市场做得更大。没有人会因为有了共享充电宝就一天多给手机充几次电。
吴军老师在《硅谷来信》里说过一个观点:成功的共享经济,一定是让顾客更多地使用了资源,创造出了新的增量,而不是在已有的存量里打转。
这个洞察非常本质。
举个例子,共享充电宝经常被和共享单车对比。但其实,它们两者有本质区别。
想想看共享单车,你从地铁站出来,目的地在1.5公里外。如果没有共享单车,你可能会咬咬牙走路,或者忍着司机的抱怨打个起步价出租车。无论如何,在这段路程中,“骑自行车”这个选项是根本不存在的。
但共享单车来了,它提供了打车和步行之外的第三种选择,创造出了一个“短途骑行”的增量市场。这就叫“把市场做大”。
那共享充电宝呢?
没有人会因为楼下有共享充电宝,就故意把手机电量耗尽去租借一个充电宝,多给手机充几次电。本来一天玩5小时手机的人,也不会因为有了共享充电宝就玩8小时10小时。
它的存在,可能只能改变一点点你的用电习惯。但在“把市场做大”这件事上,非常有限。
说到底,它服务的还是那个“忘带充电宝”的应急场景。它无法做大蛋糕,只能被动地等待别人分给它一小块蛋糕屑。
3、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有一个死局:用户体验越好,公司利润越低。
原因很简单,当一个生意无法在增量上找出路时,就只能向存量要利润。
对于共享充电宝,什么是好的用户体验?
答案很简单:充电快,还的方便。
用户希望15分钟充满电,然后赶紧还掉,少花钱。但共享充电宝按时长收费的模式,却决定了“租借时间越长,盈利才越多”。
这就把共享充电宝公司推入了一个两难的绝境:技术越迭代、用户体验越好、利润就越低。
如果公司以用户体验为先,采用更快的充电技术,让用户在30分钟内就充满,那么按当前普遍的计费标准,单次收入可能只有区区两三元,同时还要承担更高的设备采购和运营成本。
反之,如果维持现状,用户充满电往往需要一到两个小时,公司单次收入就能达到6元甚至更高。但代价是用户会觉得共享充电宝又慢又贵,下次应急时,他可能会选择忍一忍,或者干脆自己买一个。
这就是为什么,在充电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,充电宝的充电速度似乎没有什么进化,甚至感觉“越来越慢”。
这是一个“用户体验越好,公司死得越快”的模式。它的利润,建立在用户的不方便和时间的消耗之上。
商业史上,依赖用户“不方便”来赚钱的模式,最终都会被颠覆。DVD租赁巨头百视达的核心利润之一,是用户忘记还碟产生的“滞纳金”。后来,一个叫奈飞的公司出现了,它用订阅制干掉了滞纳金。再后来的故事,我们都知道了。
4、这引出一个所有创业者都该思考的问题:你的商业模式,是让用户舒服地离不开你,还是让他们难受地不得不依赖你?
一个好的商业模式,一定是拥抱和推动技术进步,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量。而当你发现,你的生意一拥抱进步就会出问题时,也许它真的就有问题。
观点/刘润主笔/小鱼编辑/歌平版面/黄静